点击蓝字关注【宋文化】公众号
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 大宋文化| 书画文化| 开封特色文化礼品
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关注
▼
公元1004年,北宋景德元年,澶渊——这个时空点正是中国历史的开云中国官方网站电子一个拐点。宋辽之间的澶渊之战,站在今天的立场上看,不过是两个兄弟民族政权之间的纠纷,但如果重返历史现场,那却是一个决定中华民族命运的转折关头:这场战争以宏大背景开始——宋辽两国最高统治者挂帅出征,以戏剧性效果接触——辽军统帅萧挞凛偶然被北宋床子弩射死,然后旋即以“澶渊之盟”握手言和,不仅避免了大规模死伤性战争的历史悲剧,更为中华民族赢来了长达一个多世纪的宝贵和平。
回銮碑,亦曰“契丹出境碑”,位于河南省濮阳县城内御井街西侧。此碑为青石,高2.6米,宽1.3米,碑文为宋真宗所赋《契丹出境》诗,相传为寇准书写,字大如掌,苍劲挺拔,秀丽流畅。其南有一古井,水清澈甘甜,相传为真宗驻跸时所凿,故称“御井”。此迹是宋辽大战与“澶渊之盟”的唯一见证。
宋辽两国最高统治者在澶渊的军政决策,不仅是一场折射民族生存之“法”的争战,也是一份折射历史发展之“道”的盟约。化干戈为玉帛,这是中华民族史上鲜见的政治智慧与政治妥协——正是在这一历史拐点上,大宋王朝完成了它神秘而神奇的命运签注,中华民族也学会了什么是亢龙有悔、什么是飞龙在天。
景德元年:灾难与战争
公元1004年,干支纪元为甲辰,在大宋王朝,这一年是景德元年,属龙。
这是大宋王朝319年时光中的第44个年头,也是其第三位皇帝宋真宗登基的第6个年头。沙漏里滴下的日子,如常地向前行进,斗转星移,波澜不惊。假如没有什么意外,新的一年也将很快翻过,淹埋在流沙般的时间碎片中,无影无踪,无从找寻。
景德元年是中国灾难史上屡屡被提及的一年,时间老人抚摸着花白的胡须,发出诡谲的笑声,历史的河道便在这里拐了个急弯。
时岁步入正月,京师已连续发生三次地震——
正月十七,“是夜,京师地震”。地震发生在夜晚,百姓猝不及防。
正月二十三,“是夜,京师地复震,屋宇皆动,有声移时而止”。房屋摇晃,地下烈焰如炽,激流和地浆如千军万马般,轰然作响。
正月二十四,“冀州(今河北冀县)地震”。
以后的几天,益州(今四川成都)、黎州(今四川汉源)、雅州(今四川雅安)接连发生地震。
到了四月初三,“邢州(今河北邢台)言地震不止”。
四月十四,“瀛州(今河北河间)地震”。
五月初一,史料记载“邢州言地连震不止”。形势严峻,宋真宗下诏,邢州减田赋一半,免运送军粮之劳役。
半年以后,十一月十八,“石州(今山西吕梁)地震”。
大地,一次又一次显示出它的狰狞。天崩地陷的轰鸣转瞬即逝,数不清的生命如流星般陨落。山河变色,草木同悲。《中国救荒史》写道,这是历史上地震记载最多的年份,综各地方志所载,1004年一年之内,大规模的地震竟高达9次。但是,人们也许并不知道,地震,还不是这一年最大的灾难。
这是别具深意的一年。时间,舒展巨大的羽翼,将这残垣断壁、满目疮痍缓缓收藏,将这风雨河山、飘摇家国缓缓收藏,等待着遥远的某一天、某一刻,未来之神将它重新开启。
仲夏以后,地震的频率减缓,大地复又显示出它素常的温情。尽管经历了频仍的灾患,日子仍旧喧嚣地向前奔跑,春天播下的种子早已破土而出,它们在整整一夏里节节拔高,又在这个肥沃的季节,欢愉地等待着收获。白云渐行渐远,秋色渐行渐深,柏树扭曲着旋转着挥舞着枝干,箭一般射向天空,白杨舒展油亮亮的叶子,哗啦啦击掌欢呼,潋滟的水波倒影着黄金般的麦浪,静静地散发着芬芳。大宋王朝秋高气爽,民富国强。大地撕裂的伤口在慢慢愈合,切肤之痛终将成为旧事。
陡然之间,又一轮灾难从天而降。
景德元年九月,32岁的辽国皇帝耶律隆绪与当权人物萧太后、统军大将萧挞凛突然率20万契丹精兵铁骑倾巢南犯,一路高歌猛进,跨越大宋数十州县,兵锋直抵黄河北岸。
中国历史上,外族对华夏民族的威胁,一直是困扰至深的大问题。宋朝开国君臣鉴于唐末五代藩镇割据、尾大不掉危及社稷的局面,遂“杯酒释兵权”,采取强干弱枝、崇文尚武的办法,以致积弱为患。与此同时,宋朝建立之初就面临着内忧外患,南有吴越、南唐、荆南、南汉、后蜀,北有北汉和辽国。加之,五代尤其石晋以来,燕云十六州被割让给契丹,中原失去了与北方游牧民族之间的天然屏障。
契丹族出现于公元五世纪的北魏,以游牧为主,世居辽河流域。北荒寒早,至秋草先枯萎,广袤富庶的中原大地对契丹充满了诱惑。唐末五代分裂,契丹借此迅速发展壮大,公元916年立国,以幽州为跳板,近塞取暖,武力经略中原。中原遭受契丹侵扰久矣,百姓罹难,饱受痛苦,宋真宗咸平二年(999年),孙何上疏,愤慨奏曰:“焚劫我开云电子郡县,系累我黎庶”,“城池焚劫,……老幼杀伤”。
宋与辽的战争,陈师道在《后山谈丛》记载:一共打过大小九九八十一战,只有张齐贤太原战役取得一次胜利,其他kaiyun电子平台均以失败告终。
萧太后,名绰,小字燕燕,原姓拔里氏,被耶律阿保机赐姓萧氏。萧太后精明过人,英勇善战。自公元982年至1009年摄政,她摄政期间,辽国进入了200年间最为鼎盛的辉煌时期。景德元年,在契丹是统和二十二年。此时的萧太后年已半百,从成为寡妇到实际的帝国统治者,她经过20多年的苦心经营,两次大败宋军,现在,她觉得可以找宋朝算一次总账了。
御驾亲征
紧急军情报进皇宫,宋真宗迅速召开御前会议,向群臣询问对策。大臣王钦若是江西人,他主张皇帝暂避金陵;大臣陈尧叟是四川人,他主张皇帝暂避成都。只有新上任的宰相寇准力排众议,主张迎战:“我能往,寇亦能往!为今之计,只有御驾亲征,上下一心,才能保住江山社稷。稍有退缩,人心瓦解,根基一动,天下还保得住吗?”宋真宗闻言,精神振奋:“国家重兵多在河北,敌不可狃,朕当亲征决胜,卿等共议,何时可以进发?”
隆冬时节的北方,已是天寒地冻。靡靡日渐夕,飒飒风露重,雪花飞舞,坚冰封路。当年十一月,宋真宗下旨御驾亲征。皇帝车驾从京城开封出发,直驱澶州(今河南濮阳),迎击辽军。
澶州夹黄河分南北二城。宋军抵达澶州南城时,宋真宗遥望北岸的辽军营帐连绵不断,军容盛大,陡生怯意,就想驻跸南城。寇准以为不可,站出来大声道:“陛下不过河,则人心不安,这不是取胜之道。”寇准用眼色向殿前都指挥使高琼示意,高琼点头表示理解,旋即左手扶住御辇,右手拔出寒光逼人的佩剑大喝一声:“起!”指挥御辇直上浮桥,向着澶州北城前进。辇夫不敢懈怠,抬起御辇迅速登上城楼。当皇帝的御盖在城楼出现,大宋的黄龙旗迎风招展、猎猎作响之时,将士欢声雷动。《宋史纪事本末·契丹盟好》记载:“帝遂渡河御北门城楼,召诸将抚慰,远近望见御盖,踊跃呼万岁”;《东都事略·寇准传》亦记载:“军民欢呼数十里,契丹相视,怖骇不能成列。”
御驾亲征,士气大振,宋真宗的车驾还未到北城,澶州的将士已然勇气倍增。
这一天,还是一个天高气爽的日子,有一个叫作张瑰的军士正守着一张床子弩监视前方阵地。忽然,辽军大营里走出几个将官,他们交头接耳,准备巡视战场,这群人中有一个穿黄袍的将军指手画脚,气势不凡,张瑰调整好床子弩的方向毫不犹豫地对准此人;要是在平时,将士行动必须请示,然而,张瑰听说御驾亲征,精神振奋,顾虑全消,瞄准对象,奋力一扳开关,“嗖嗖”几声,数箭齐发,辽军将官顿时倒下几个,黄袍将军也在其中。——事后得知,这个黄袍将军,恰是辽军统帅萧挞凛,他被射中头部,当晚便死去。辽军未战,先丧大将,士气大挫。
历史如同一幅气势浩荡的画卷,它的可圈可点,在于一往直前、无私无畏的生动笔墨,更在于那些波诡云谲的怪笔、柳暗花明的曲笔、旁逸斜出的神笔,它们突如其来,却酣畅淋漓。
形势,仍然不容乐观。
澶州,距北宋都城汴梁(今河南开封)仅一河之隔。澶州在,大宋在;澶州有失,大宋便危若累卵。
萧太后觊觎大宋王朝的财富,本想依仗自己屡次败宋的军威逼退宋军,强占中原锦绣河山。后来听说寇准说服宋真宗御驾亲征,知道虚晃一枪不成,只好挥师作战。两军在澶州北城下激战数十日,胜负未决。
大军倾巢孤悬境外,统帅阵亡,萧太后不敢恋战,暗生倦意。萧太后派人请和,以获利为条件,终于在十二月(1005年1月),双方达成和议,签订盟约。
史书对盟约签订过程的记载饶是有趣。
宋真宗在与辽人签订盟约之前,曾派遣曹利用赴辽营谈判,曹利用在临行前向真宗请示“岁赂金帛之数”,宋真宗诏曰:“必不得已,虽百万亦可。”寇准听说真宗答应每年可以给辽100万岁币,连忙召曹利用至帐中说:“虽有敕旨,汝往所许不得过三十万,过三十万,勿来见准,准将斩汝。”曹利用赴辽营谈判,果然以30万成约。回宋之后,赶忙赴行宫向宋真宗呈报。其时,宋真宗正在用餐,“未即对,使内侍问所赂”,曹利用答曰:“此机事,当面奏。”宋真宗急于知道宋辽议和情况,再次派遣内侍问道:“姑言其略。”曹利用仍不愿向内侍说明,仅“以三指加颊”,以示每年给辽的岁币之数。内侍返至宋真宗面前说:“三指加颊,岂非三百万乎?”宋真宗不禁失声道:“太多。”此后,宋真宗听闻曹利用报呈以30万成约,高兴异常,赏赐曹利用“特厚”,宠爱有加。
战争与和平
命乖运舛的景德元年,宋真宗历经天灾、人祸、兵燹的考验,审时度势,终于在这年的腊月打开了一个叫作“澶渊之盟”的锦囊,从此大宋王朝开始了养精蓄锐、潜心发展的进程。
和平,来得着实不易。
刚刚过去的咸平六年,宋、辽之间纷争不断,大规模的战役就有三场:澶莫之战、遂城之战、望都之战,宋军败多胜少。
公元999年(咸平二年)九月,萧太后与辽圣宗率众从河北大举攻宋,首战保州,被宋三路先锋田绍斌、石普与保州杨嗣击败于廉良路,宋军歼敌2000余人。从九月至十二月,辽军相继转攻遂城、定州、冀州、威虏军,皆为宋军击退。次年正月,由于主帅镇、定、高阳关行营都部署傅潜“畏懦无方略”等原因,辽军在瀛洲(今任丘市北)东30里,击溃宋军,亦有所斩获。此次战役,宋军损失较辽军为重。尽管如此,宋真宗英勇可嘉,在河北各城池处于孤立防守、宋军主力部队迟迟未投入战斗之际,九月即毫不犹豫接受了臣僚的亲征建议,十二月身临大名府战阵,甚至还拒绝李宗谔等文臣在与辽军决战失败立即返京的建议,直到莫州之战结束七天之后的咸平三年正月甲午(十六日)方才从大名出发返京,这无形中激振了将士的斗志。
公元1001年(咸平四年)十月,辽国集中兵力,从河北遂城(今河北徐水以西)西面之长城口一路进兵,直指遂城,意在摧毁大宋太行山东麓之防线。此前的六月,辽国曾让向其称臣的西夏先从西面向大宋发难,攻下宋的恒、环、庆三州,欲借此分散宋朝的兵力和对辽的注意。六月十六日,辽军先头部队在长城口与宋军北面前阵钤辖张斌相遇,由于积雨使得辽军所用弓箭皮弦全部缓湿,不能使用,被张斌趁机击败。张斌率军追杀接近边境时,辽军伏兵突起,张斌“前阵兵少”,又得不到后续部队的支援,因此不敢恋战,只得退守遂城,旋即又撤至宁边军。两军在长城口发生遭遇战后,因为雨霖缘故,辽军经过十二天才前行到遂城西约三十五里之满城,考虑道路泥淖不利行军,在当天就急忙向遂城以西二十五里外的羊山迂回撤退。宋军及时抓住战机,各部在遂城会合集结,保州团练使杨嗣、莫州团练使杨延朗(即杨延昭)率领轻装骑兵抢先在辽军到来前赶到羊山设下埋伏,西上使李继宣、秦翰各率所辖军队分左右二队及时跟进。十一月初,宋军大破辽师于羊山,辽军损失惨重。
羊山之战后,辽军频繁对大宋实施报复性进攻。1002年(咸平五年),辽不断侵掠大宋边境,骁勇无敌,每战必胜,一胜于梁门,再胜于保州,宋军严重受挫。1003年(咸平六年)四月,辽军数万骑大举入侵,深入包围定州之望都县(今河北望都),定州行营都部署王超与副都部署王继忠领兵向北驰援,同时召真州桑赞、高阳关周莹两部率兵赴定州会合。周莹以没有诏旨为借口,按兵不动,仅有桑赞一部应召前来。王继忠孤军同辽军奋战之际,王超与桑赞却畏怯退师,遂使王继忠激战二日后全军覆没,而其本人亦被辽军擒获。宋廷闻知败况,急调援军正面布防,以阻止辽军深入,而辽军则就此调头撤还。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太白之问,恰恰也是大宋之问。与此相反,辽军保持着原始野性,“轻而不整,贪而不亲,胜不相让,败不相救,以驰骋为容仪,以弋猎为耕钓,栉风沐雨不以为劳,露宿草行不以为苦”(《宋史》),使得宋朝“赵魏之北,燕蓟之南,千里之间,地平如坻”(《旧五代史》)的华北大平原,成为辽军秣马厉兵的战场。胶着中的战争,像一条绷得很紧却早已失去弹性的皮筋,每年百数十万、甚至数百万的军费开支让宋朝疲于奔命。
三场战役不容小觑。以辽方而言,辽军骁勇善战,且善用骑兵部队,作战灵活机动,善于避实就虚,常常以突袭的方式潜入,令宋军猝不及防,朝廷亦来不及调兵遣将,多在一个局部战场就能够控制局势,掌握战争主动权。以宋方而言,宋军不畏强暴,在每一场战役中都积极应战,勉力支撑,大大消耗了辽军的实力。宋真宗每每御驾亲征,坐镇沙场,他的不退却、不妥协,他的果敢刚毅,不能不让辽军有所顾忌,不敢贸然深入。
从公元979年(太平兴国四年)宋太宗北伐幽蓟算起,一直到宋真宗景德元年,宋、辽两国处于敌对战争的状态已经持续了26年,绵延不断的战火、纠缠不已的争斗、短兵相接的厮杀,始终维持在僵持的局面——宋朝无力收复燕云十六州这片汉唐故土,辽国打家劫舍的侵扰也始终无法蚕食宋朝的领地。
光靠金钱,买不来和平;光靠战争,更换不来和平。
澶渊之盟
宋、辽签订《澶渊誓书》,其实有几项重要的规定:
——友好关系的建立和岁币的交割,“共遵成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20万匹,银10万两,更不差臣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般送至雄州交割”。
——两国结为兄弟之邦,辽圣宗尊宋真宗为兄,宋真宗尊萧太后为叔母。
——疆界的规定,“沿边州军,各守疆界。两地人户,不得交侵”。
——互不容纳叛亡,“或有盗贼逋逃,彼此无令停匿”。
——互不骚扰田土及农作物,“至于陇亩稼,南北勿纵惊骚”。
——互不增加边防设备,“所有两朝城池,并可依旧存守。淘濠完葺,一切如常。即不得创筑城隍,开拔河道”。
——条约以宣誓结束,“誓书之外,各无所求。必务协同,庶存悠久。自此保安黎献,慎守封陲。质于天地神,告于宗庙社稷。子孙共守,传之无穷。有渝此盟,不克享国。昭昭天监,当共殛之”。
《澶渊誓书》中没有提到的还有很多,比如宋、辽首次正式结为兄弟之邦,互称南北朝,比如礼节、贸易和移牒关报,比如具有战争意味的地名的更改,“威虏军”改为“广信”,“静戎”改为“安肃”,“破虏”改为“信安”,“平戎”改为“保定”,“宁边”改为“永定”,“定远”改为“永静”,“定羌”改为“保德”,“平虏城”改为“肃宁”。
此后116年间,宋、辽两国未发生大规模战事。
澶渊之盟是中国外交史上一件划时代的大事。中华民族搁置争议,着眼大局,互相尊重,合作共赢,为宋、辽两国带来了切切实实的发展机会,使得人民得以休息养生,安度和平岁月,同时从事内部建设,学术、思想、文化、科学、技术都大放异彩。
宋、辽誓书签订于澶州,汉代称澶州为澶渊郡,这份誓书被称为“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使宋辽都赢得长达116年的和平。
纪录澶渊之盟的“契丹出境碑”,上有宋真宗在取胜辽国后(1004年)写的诗,寇准手书。此碑于公元1055年由真宗的儿子仁宗所立,以表对其父皇的颂扬和缅怀
一个世纪后,文学家苏辙写道,澶渊之盟“稍以金帛啖之,虏(辽)欣然听命,岁遣使介,修邻国之好,逮今百数十年,而北边之民不识干戈,此汉唐之盛所未有也”。
韩维也曾论述,“真宗自澶渊之役却狄之后,十九年不言兵而天下富”。南宋绍兴十年(1140年),有人感慨,“太祖开万世之基,太宗定四海之难,而和戎戢兵以致太平者真宗也”。将宋真宗签订澶渊之盟与宋太祖、宋太宗开国打天下的功劳一样看待,也就是说要以澶渊之盟的求和精神处理宋金关系,尽快与金人达成和议。李纲曾在《论守御札子》中说,“臣窃观自秦汉以来,制御戎狄,未有得上策者,惟本朝与契丹为澶渊之盟,守之以信,结之以恩,百有余年,边境晏安,兵革不用,和好之笃,古所未有”。
据统计,从公元1005年到1121年这116年之间,两国遣使庆贺生辰,宋140次,辽135次;两国遣使贺正旦,宋139次,辽140次;两国遣使吊唁,宋46次,辽43次。辽兴宗耶律宗真勤学绘画,曾经自绘肖像送给宋仁宗赵祯,并希望宋仁宗回赠真容。遗憾的是,仁宗真容送到时,辽兴宗已经过世。辽国皇室遂将仁宗真容与祖先肖像悬挂在一起,供子孙世代礼拜。
中国自古饱受边疆战乱,与契丹形成如此长久的和平关系,在中国边疆史上着实罕见。
咸平之治
这一年,玉树临风的皇帝36岁。六年前,公元998年,太子赵恒登基。这位排序老三的皇子自幼姿表特异,英睿聪敏,才华过人,少时与诸王嬉戏,便喜欢作战阵之状,自称“元帅”。赵恒尽管不为太宗器重,却甚为太祖喜爱,将他养在宫中。纵使一千多年后,他在《劝学诗》中写下的诗句仍在流传:“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后世给了这个酷爱读书与书法的皇帝一个无比贴切的庙号:宋真宗。
宋朝的皇帝喜欢频繁更换年号,宋真宗在位25年,就曾经使用五个年号:咸平、景德、大中祥符、天禧、乾兴。咸平这个年号用了6年,景德用了4年,以瓷器闻名的景德镇以景德命名,也因此闻名。然而,尽管两个年号只维持了短短的10年,却是大宋王朝元神丰盈、光墨淋漓的10年。
6年前的这个时候,大宋王朝第三位皇帝继位,人们看到了而立之年天子的守正笃实、无远弗届;咸平六年里的数场战事,人们看到了他的果敢勇毅、杀伐决断;这一次,御驾亲征,澶渊结盟,他则让人们体悟到他的深谋远虑、久久为功。
不久,宋真宗即以铁面无私的姿态,公布告诫百官的《文武七条》:
一是清心,要平心待物,不为自己的喜怒爱憎而左右政事。
二是奉公,要公平正直,自身廉洁。
三是修德,要以德服人,而不是以势压人。
四是务实,不要贪图虚名。
五是明察,要勤于体察民情,不要苛税和刑罚不公正。
六是勤课,要勤于政事和农桑之务。
七是革弊,要努力革除各种弊端。
在宋真宗看来,“清心”、“修德”就是廉政的源头,就能实现“德治”。他建立官员档案,实行保举制度,推动渎职监察,鼓励鲠亮敢言,纠弹不避权贵,奖励廉洁无私,懂得知人善任。宋真宗御驾亲征,对内打败了西北党项、吐蕃这些势力,对外逼退强大的契丹,创造了一个安定和平的边境环境,仅仅用了不到10年的时间便让大宋江山转危为安,凭借的恰是这些治国新政。
宋真宗迅速创造了一个政治清明、社会进步、制度清明、经济繁庶、文化鼎盛的时代,他启用李沆、曹彬、吕蒙正等人打理政事,政绩有声有色,减免五代十国以来的税赋,注意节俭,休息养农,发展纺织、染色、造纸、制瓷等手工业、商业,一时间,贸易盛况空前。
据统计,公元996年,宋朝国家财政收入2224万緍,户口451万;公元1021年,国家财政收入达到150885万緍 ,户口为868万。短短20余年,整个国家户口增加了417万户,财富增加了近68倍,其发展规模与前朝相比,超过了唐朝贞观二十三年总量的4倍,与后世而论,超越了乾隆时期的3倍。中国占世界财富的比值从996年的22%左右,一下子提升到了67%左右,可谓富甲天下。
这是大宋王朝难得的小康时代,后世将咸平、景德、大中祥符三个年号的19年统称为“咸平之治”。
偏见与理性
宋朝承继先秦及汉唐的思想,对外邦颇为鄙夷。孔子曾说:“夷不乱华”,表现了他对中原文化的高度重视。孟子说:“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显示了一种文化上的优越。大宋开国以来,更是对外族有着极强的优越感,文武大臣皆以为须用道德驯服夷狄。理学家邵雍甚至写下如此倨傲的诗句:“仆奴凌主人,夷狄犯中国。自古知不平,无由能绝得。”在漫长的岁月里,华夏民族创造了无比光辉灿烂的文明,积淀了无比丰富的智慧、无比深邃的思想,但在战争问题上,却显得冲动幼稚,以至于常常祸殃百姓,不能不说缘于这种观念上的居高临下。
而自景德元年开始,不同民族的文化融合、文化交流成为时代的主题。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骄傲的王朝俯下高昂的头颅,审慎地打量对手,理智地放下武器,伸出和平的橄榄枝,以大国的姿态张开襟怀。此后的一个世纪,中原和北方部落以空前的规模迁徙杂居,经济交融、文化交流、语言交汇、习俗融合,辽国也开始从单纯的游牧民族,向游牧与农耕相交杂的民族过渡。辽国的燕京在唐幽州蓟城的基础上扩建而成,这里来自不同民族、不同国度的居民五方杂处,互补共荣。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使辽的路振在《乘轺录》中记载:幽州“城中凡二十六坊,坊有门楼,大署其额,有罽宾、肃慎、卢龙等坊,并唐时旧坊名也。居民棋布,巷端直,列肆者百室,俗皆汉服,中有胡服者,盖杂契丹、渤海妇女耳”(《宋朝事实类苑》),宋朝的魅力可见一斑。
正是以这样的包容、这样的魅力,中华民族将一切可能纳为己有,爱其所同,敬其所异,和而不同,沉淀于心,又外化于行,成为具有强大稳定性、延续性、发展性的中华文明,并造就了中华文化博观约取、海纳百川的精神格局和精神气度。历史学家姚从吾说过:“(两族)相安既久……(辽人)逐渐变成了广义的中华民族。”堪称不同民族和谐相处最后融为一体的典范。此后不久,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客居泉州的阿拉伯穆斯林出资,仿照叙利亚大马士革伊斯兰教礼拜堂的建筑形式建造了泉州清净寺,占地2500平方米,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处伊斯兰教寺。同年,河南虞城富人曹诚在商丘建学舍150间,聚书1500余卷,“博延众生,讲习甚盛”,赵恒赐名“应天府书院”,为中国四大书院之一。和衷共济、和合共生是中华民族的历史基因,也是古老东方的文明精髓。
钱穆也感叹:“中华文化不仅由中国民族所创造,而中华文化乃能创造中国民族,成为有史以来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大民族。”此后一千余年,中华民族以开放包容的胸怀和气度,不断地寻找我们的同心人、同路人——那些似曾相识的面容,那些久远熟悉的语言,那些频率相近的心跳,那些浸润至今的仪俗,那些茂密茁壮的传奇,那些心心相印的瞩望,是我们中华民族识路地图上的印记和徽号。
然而,不能否认的是,长久的和平,却也带来了人们富贵即安、苟且偷生的念头,就连真宗皇帝赵恒,后来也了陷入了劳民伤财的“泰山封禅”,甚至准备“五岳连封”;岁币养肥了契丹,却让大宋王朝的财政更加拮据。
人人怀安,故不复有征战之志,家如此,国亦如此。
残雪,冻雷,惊笋,急管繁弦——景德元年,端的是别具深意的一年。
时间,舒展着巨大的羽翼,在遥远未来的某一天、某一刻,将历史之谜重新开启。那些祖先的传奇,那些祖辈的故事,他们在灾患面前的勇气,他们苦度长夜的智慧和坚忍,是我们在这个喧嚣世界永不迷失的识路密钥。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宋文化
联系我们
微信在线:13937862119
QQ在线:528589684
咨询热线:13803786015
投稿信箱:kfwtx@163.com
——————————————————————————
【名人书画】【精品汴绣】【北宋官瓷】【木板年画】【清明上河图】
——————————————————————————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This is my third time ordering from this seller, and they never disappoint. Absolutely love this product! It's exactly what I needed and works perfect
Absolutely love this product! It's exactly what I needed and works perfectly. Exceeded my expectations in quality and performance. Highly recommend!
Fast shipping and great customer service. Very happy with my purchase. Absolutely love this product! It's exactly what I needed and works perfectly.